钱列阳、葛鹏起律师参加“桂客半月谈”活动:刑辩业务如何实现专精特新?

2023-02-28

图片


2023年2月21日下午,桂客半月谈2023年第3期(总第5期)“桂客半月谈”在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举行。本次活动讨论的主题是:刑辩业务如何实现专精特新?来自北京和国内多个地区的十余名知名刑辩律师和部分媒体人士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讨论,还有千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了半月谈的全部内容。


图片


刑辩业务如何实现专精特新?如何做到精品化、特色化、新颖化,如何更加细分我们的专业业务?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作为主持人做了开场致辞。刘桂明院长与钱列阳律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与会嘉宾对“刑辩业务的专精特新”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

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钱列阳律师,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葛鹏起律师出席本次活动并参与研讨。以下为整理的发言实录:


钱列阳主任开场语



特别感谢桂明老朋友把“半月谈”放到紫华律师事务所来举办,提供一个跟各位老朋友见面的机会,我也真诚地欢迎各位新朋友。

紫华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只有六岁的小所,成立之初的定位按照现在话讲就是专精特新第一,它是一家专业的刑事律师事务所;第二,在专业所的基础上,它侧重于金融犯罪的实务与研究。

紫华所的成立缘起于我当年承办的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开始对金融犯罪感兴趣。我本来在李大进主任的麾下,他是我的老领导,所以我就跟老领导请示,我说我想无知无畏地自己闯出去,干一个专业型的小所看看行不行。

因为律师行业走到今天越来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也越来越厉害,我觉得低端的竞争是价格竞争,中端的竞争是人脉关系竞争,高端的竞争是专业的竞争。所以再靠压价来竞争,是双向受害,靠人脉关系来竞争,早晚被腐败牵进去,只有走专业,才是正道。而对专业化,今天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480多个罪名我们谁都不敢说自己全懂了,大部分罪名根本就没干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而且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科技力量往前走了一大步,ChatGPT大家都看到了,科技一直在发展。所以,犯罪手段的翻新、犯罪花样的翻新,对我们搞刑法的人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这些传统犯罪罪名下手段的花样翻新,在立法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何区分科技创新还是利用科技进行的犯罪,同样的利益驱动,是合法的利益驱动还是非法的利益获取,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所有学者、立法者、司法官员和我们律师面前共同的课题,这个谁都没有办法说驾轻就熟。所以“专精特新”需要跟上市场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这些做了二三十年的老律师,眼看着犯罪行为从暴力走向智力,从智力走向智商。当初的拦路抢劫就是暴力,胳膊粗拳头大;走向了诈骗就是智力,嘴皮子好使;在智力的基础上有了专业背景,就变成了智商。像计算机、互联网、科技软件设计,金融专业知识,高端的犯罪已经与之相结合。于是公检法都设立了专门的法院、专门的检察院,我们律师其实也要走向专业化,这也是我们法律服务市场对我们的要求。

所以这次,感谢刘桂明总编辑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谈刑事辩护的专精特新,非常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参与。


钱列阳主任发言


刚才稍微谈了一下专业化,专业化大趋势大家已经有共识了,在刑事辩护领域里最早走向专业化的是毒品犯罪,比如曹春风,还有云南的惠君琦,涌现出一批毒品犯罪辩护律师,他们走向的专业化,走到什么程度?他们根本不是研究法学问题,而是研究化学问题,研究从物理学上毒品运输的方式、从化学上毒品的纯度等等。这些不同的290多种毒品,联合国认定的毒品在科技的引领下发生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和物理表现性。这些恰恰成为了控辩审三方在分析是非方面的制高点。我觉得这就是专精特新,它走到化学里去了。

前些天我和张青松律师共同参加在广州举办的论坛,探讨普通货物走私罪。走私罪中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中的走私行为怎么认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高科技的专业性课题。所以有一个律师团队也涌现出了“我们相信在广东干一个专业的走私犯罪的律师事务所能活下去,能生存下去”,这也是专精特新。今天给我一个毒品案件,怎么去跟曹春风这样的律师去竞争?根本没法竞争。所以刑事辩护一定要走向专业化,将来税务犯罪、知识产权犯罪专业律师都会涌现出来。

紫华律师事务所从金融行业的角度,分为证券、基金、银行不同刑事业务部,当然未来还有信托、保险、期货等专业律师。律师行业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仅局限于刑法条文是不够的,局限于刑事司法解释也不够了,一定要走到与此相邻的非刑法专业知识领域,要去挑战这些跨专业知识。我们会遇到各种瓶颈障碍,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办理金融犯罪案件时,就会发现金融领域很多概念不懂,有知识盲点,那就必须去学习,找人请教,所以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平时在刑法领域一马平川跑惯了,突然改成在非刑法领域匍匐前进,又累又慢,一点点往前蹭,先去了解我们所要了解的金融专业知识,从概念到金融关系,到这些关系背后与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衔接以后我们所看到的新事物。

首先判断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金融犯罪,我们应该怎样跟检察官沟通?其实没有人是驾轻就熟,检察官、法官跟我们一样是法学院毕业生,都不是金融学院毕业生,所以我们进行的是金融专业知识的军备竞赛,不再是法学了。说句实话,今天在实务中你是法学硕士还是博士,水平真的有多大差距吗?哪个司法解释没看过,所以实际上是这种新专业知识的竞赛。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向罪犯学习。到专业层面了,罪犯是大专家,是老师。由于法官、检察官搞不清楚,所以我们要向罪犯学习,实际上最后是谁先说服法官,本案是金融创新还是金融犯罪,这个制高点谁先能达到,让法官听懂。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律师的就成了厨师,我们要从被告那儿把那个食材拿来,在我们这个“厨房里”从金融化变成刑事化,变成刑事法律的法言法语,我们再去给法官“吃”,让法官能理解、能听懂这个金融关系,然后再来辨别这是属于违法的金融犯罪还是合法的金融创新,它的收益来自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违法所得还是法律不禁止的一种应有的、合法的创收,“法不禁止即自由”“罪刑法定”。这个行为真有社会危害性,它的危害性表现在哪里?是不是立法的空白?是立法的空白他只能占这个便宜,等将来司法解释出来以后咱们再亡羊补牢。

所以最前沿的问题变成了法官、检察官和我们律师学习新东西能力的军备竞赛。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专精特新所要面临的问题,这跟驾轻就熟的传统刑法领域的感觉不一样,骏马奔驰在草原上的那个感觉没了,而是匍匐前行往前爬。所以每个这类案件我都会虚心地向被告人学习,也有我辩护的被告人出来后来律师事务所回访我,表示感谢,我就跟他讲,“我还真的建立联系,不管你以前是什么,以后我很多专业问题要向你请教。”这方面,我相信金融领域是如此,其他领域同样存在向相邻外行学习的一个窗口期。所以我相信刑事辩护一定得是开疆拓土挺进新领域,这才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法则,要去当“进攻军”,而不是当“国防卫队”。

紫华所与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金融犯罪刑辩高级研修班,每年8月在清华大学举办,授课老师有法学家,也有金融界、银行业的专业人士。参加培训的刑辩律师告诉我:钱老师,我听半天的课只能听懂20%,80%我听不懂。我说这20%你在法律圈里听不到。就这一句话他立刻就觉得很满足,而如果参加法律圈的培训,说句实话,你说了上句我就知道你最后一句想说什么,现在我们需要跨专业开拓,我们正赶上这个好时代。今天的专精特新座谈会,再一次抛砖引玉,欢迎后面各位大咖的点评,谢谢大家。


葛鹏起律师发言





谢谢刘桂明老师,非常荣幸能在各位大咖面前发言,我就珍惜时间,直接进入主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三个问题:刑辩律师为什么要创新?刑辩律师应该在什么时候创新?刑辩律师可不可以不创新?

先谈谈刑辩律师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主要是为了解决增长的问题,增长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量、二是质。

量怎么说?假设一位刑辩律师一年时间、精力能办15件案子,现在只有10件,量不够,那就想办法创新一下,比如之前做毒品案件挺多,现在看看职务犯罪、经济犯罪能不能也有些业务,再找5件案子,达到业务量的饱和。这是量。

质呢?如果之前的案件质量不太好,都是些故意伤害、交通肇事一类的小案子,那能不能也突破一下,多增加些高质量的案件。

质和量,不单单是个人,也是任何一家刑事专业所或专业团队在做创新决策思考时会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但是,如果说没有增长的需求,像我们今天发言的“票据刘”刘涛主任,他是不需要创新,他需要的是保持,保持住现在的优势,让我们追不着,赶不上,他就已经赢了。

所以,需不需要创新,从量上创新还是从质上创新是在创新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创新的基础是什么?

刘桂明老师取的题目特别好,从专到精、从专到特、从专到新。那为什么不是从专到精,从精到特,从特到新呢?是不是刘老师在提醒我们,专业化是创新的基础和根基。对于年轻律师来说,我觉得在创新时,一定想一想自己的基础牢不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础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专业化的技能还没有学好,现在创新,是否得考虑创新成功率的问题。所以,先专业化,再去创新。先把杨矿生老师的《刑辩实战》读上十遍,再办一百件案子,基础打牢,再创新,恐怕创新的成功率会高很多。

接下来谈一谈刑辩律师应该在什么时候创新?

增长是有一个极限的,个人也好,律所也好,一年做15个案子,再增加5件可能就要牺牲大量休息时间。一家专业所如果有10位律师,一年能办150件案子,如果有200件案,那就得招人了。不管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增长都是有极限的。人有一件很难的事情,就是居安思危,发现自己的一个极限点所在。

如果你的量和质都达到了饱和,这个时候可能就是你业务的"极限点"已经出现,这个时候再谈创新可能才是最合适的时机。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创新的破局点。什么是破局点?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抖音现在很牛,抖音的前身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子栏目,短视频。后来他们发现短视频是个很好的创新项目,才拆出来专门做了抖音。抖音就是在今日头条这条第一曲线的基础上找到了抖音这条第二曲线,实现了第二曲线创新。

刑辩业务也一样,钱列阳老师在刑辩业务的第一曲线中找到金融犯罪这条第二曲线,实现了第二曲线创新。所以,我们在思考如何创新的时候,先要思考一下,我们目前的第一曲线是什么?因为创新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在第一曲线中发现,发展的。

还有一种实现第二曲线创新的方式会更加激烈一些,叫做"破坏性创新"。拿我自己来说,我之前在云南做律师,当我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无法突破自己的时候,我选择放弃自己在云南的积累,来北京发展,用一种破坏之前成果的方式——变更执业地域的方式进行自我的破局。

一定要敢于“杀死”过去的自己,否定过去的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平台、机遇,才能实现自己的一个创新,所以要寻找第二曲线,找到自己破坏性创新的一个破局点。

最后一点,创新,不要追随潮流,要追随自己。

我之前在云南执业,在云南有一种刑事业务是全国领先的,就是毒品案件。没办法,这是由数量决定的。但我从执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做了一个决定,我在云南不做毒品案件。为什么?因为我竞争不过啊!云南做毒品案件有名的律师不下一手掌,人家已经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我怎么PK得过他们?

但还好我没做毒品案件。因为贴标签难,撕标签更难。如果我也贴上毒品犯罪辩护的标签。那么,大家都知道,毒品犯罪前三年是案源很少的。要贴上标签,得到同行、客户的认可本来就是很难的,现在要撕下来,更难。所以,贴标签时一定要想好,这个标签我有本事贴上去吗?如果没贴对,怎么办?贴上的是一张没有业务的伪标签。我之前在检察院工作,反贪局、反渎局,纪委都工作过,对我来说,职务犯罪是我能选择最好的一个最适合的标签。

现在,我来到紫华律师事务所执业,紫华是一家以金融犯罪案件见长的律师事务所,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办?我是否向赵运恒主任学习,我也把合规作为一个创新的方向?我真的想过这个问题,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还读了几本关于合规的书,之后我发现,不对,不对。我这个方向是错的,合规也许是一个学术风口、一个政策风口、一个业务风口,但绝对不是我的风口。"不创新等死,乱创新找死"。我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二曲线。

我进一步思考,现在反腐败从原来的官员反腐,到后来的企业反腐,再到金融反腐,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大量存在。那么,我能不能寻找一条把职务犯罪和金融交界的地方,做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呢?这可能才是属于我自己的风口,属于我自己的破局点。

总结一下我的发言:刑辩律师要创新,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新;要找到符合自己创新路径的第二曲线;要明白需要创新的不是业务,而是我们自己。

简单汇报我的上述思考,讲得不好,各位前辈多批评、指正。

(注:文中引用了李善友老师《第二曲线创新》的部分观点)

刘桂明院长最后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中国的刑辩业务发展能够逐渐专业化,精细化,也同样希望每一位刑辩律师都能成为一身是胆的刑辩人。通过每一位刑辩专家的观念分享及讨论,对于刑辩业务的“专精特新”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座的各位律师给予热烈的掌声,活动圆满结束。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