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律师成为“法官” ——2023 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有感

杨东昊律师
2023-11-20



2023年11月12日,由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组联席会主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落下帷幕。


在钱列阳主任的推荐下,我很荣幸担任本次模拟法庭竞赛的评审专家,并以“审判员”身份担任模拟法庭的三位合议庭成员之一,其余两名评审专家则是一线的法官和检察官。



全国24所高校的法科学子们,经过初赛、半决赛和决赛,以真实案件改编的刑事案卷为基础,展开了激烈的模拟法庭竞赛。有趣的是,各参赛队伍会就同一个刑事案件,先后担任控辩双方,分别以公诉人和辩护人的身份进行模拟法庭。


在我看来,这正是主办方想让法科学子们从用不同角度、不同身份来感受案件的“良苦用心”。同样,这也是我首次身着法官袍,切身以审判员的角色参与到法庭中。




换位思考,让律师更懂“法官”


一、懂法官立场


赛前拿到案卷材料,我驾轻就熟地开始阅卷分析。出于“职业本能”,简单写了一份质证意见和辩护意见,这显然还是站在辩护人的立场。


但实际上,法官并不应倾向辩方或是控方,而应基于事实和法律居中裁判。同时,还要考虑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以更加中立的视角重新审视案卷材料后,我便与其他二位评审专家对案件可能的争议焦点进行归纳和讨论。


二、懂法庭秩序


法庭对于律师而言,更多是表达和输出观点的场合。但比赛中,我发现作为审判员不仅要专注于案件的实体审理,对被告人进行发问、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同时也要对法庭秩序、法庭程序进行合理的把控和规范。


这就不难理解在实践中,对于重复或明显不符合事实、法律的意见,会出现法官打断发言,并要求庭后提交书面意见的场景。


三、懂庭审职能


正如此次赛前,评审专家们会基于提供的书面材料和案卷证据,形成初步的“内心确信”以及预估的争议焦点,真实的庭审同样如此。


法庭既不是被告人诉说委屈、表达不满的场所,也不是控辩双方辩论的赛场,其目的是进一步查明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法官在庭前所形成的“内心确信”以及预估的争议焦点,是其在法庭上最想听到的“控辩声音”。


因此,作为刑事辩护律师,在庭前务必要仔细研究案卷、充分检索相关案例、司法解释以及厘清案件相关的理论观点,据此 “预判法官的预判”。围绕案件核心和争议焦点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辩护意见,真正做到有效辩护。



随着员额制改革的推进,司法机关办案人员都是经过层层遴选的精英,无一不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深厚。因此作为律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每一个案件中做到对案卷细节的充分熟悉和反复推敲,才能够准确切入问题核心,表达正确、有效的观点,进而起到说服的效果。


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到,要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专门队伍,并建立在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同堂培训制度。本次模拟法庭竞赛不仅让法科学子们熟悉审判程序、学习实务技能,也让律师、检察官们成为“法官”,在角色转换中感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含义。




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律师简介



杨东昊

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 律师


教育背景: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刑法学硕士学位。

具备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资格证书等。


专业领域:

专注于金融犯罪刑事辩护,主要涉及证券、基金、银行、洗钱、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著作:

参与编写《银行业务犯罪十二讲》(法律出版社)。


曾承办、协办多起重大金融犯罪刑事案件:

申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P2P);

罗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私募基金);

刘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私募基金);

某银行支行行长陈某贪污、违法发放贷款案;

刘某某等人骗取贷款案;

张某某骗取贷款案;

张某某等人走私贵重金属、骗取出口退税案;

王某等人走私普通货物案;

孟某某等人诈骗案;刘某某等人诈骗案。


联系方式:

电话:15801580216;010-88450160

邮箱:yangdonghao@purplegl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