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的守界和专业的跨界——钱列阳主任受邀至中国政法大学授课

崔壹然律师
2025-04-07


2025年3月26日,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钱列阳律师受邀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为本科生授课。本次课程分为上下两节:上节由钱列阳律师以《金融科技犯罪刑事风险防范——执业的守界和专业的跨界》为题主讲,下节由环球律师事务所合规与风控业务团队合伙人曹莹律师主讲《虚拟货币的金融管制与刑法保护规则——中国司法实践十年裁判规则回顾》。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时方老师担任本次课程的主持,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志远老师担任点评嘉宾。课程内容聚焦金融科技犯罪的前沿问题,结合实务案例,深入探讨了法律人在技术驱动时代下的专业定位与成长路径。

开篇,钱列阳律师以“木纹”为喻,阐释法律人职业发展的独特路径。他提出律师应顺应自身特质选择发展路径:“每块木头都有独特的纹理,律师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找到与自己天赋契合的方向。”并以自己团队中青年律师的成长路径举例,阐释了专业化深耕与跨界能力融合的重要性。钱律师强调“时间沉淀”的重要性——唯有如年轮般持续积累,方能实现从“成长”到“成器”的跨越。

面对金融科技犯罪的迭代,钱律师以“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为核心,剖析法律人面临的三大抉择:专业方向、职业路径与价值追求。他结合《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修订,指出“持续学习是应对变革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高频交易、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的犯罪案件要求律师不仅精通法律,还需掌握金融方面的技术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钱律师坦言,“唯有保持求知欲,才能在合规与创新间找到平衡。”

授课过程中,钱列阳律师以自己代理的“操纵期货市场案”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交易型与信息型操纵的法律边界。通过对比《刑法修正案(十一)》发布前后对于该罪的规定,他详细列举了连续交易、对倒交易、蛊惑交易等七类操纵手段的认定标准。以案例中涉及的“频繁报撤单”手段为例,详细阐释了根据该规定的的立法本意构建辩护方案的过程。同时,钱律师分享了向金融犯罪案件当事人请教的经历,他强调,律师应以“学生”姿态深耕专业,在金融合规与刑事风险的夹缝中寻找突破点。

最后,钱列阳律师引用冰球传奇人物格雷茨基的名言——“我总是滑向冰球即将到达的方向,而不是它所在的地方”,指出律师需具备前瞻性视野,以适应金融科技犯罪的快速迭代。他认为,虚拟货币、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正重塑犯罪形态,律师需提前掌握案件涉及的跨领域知识,刑事风险防范的“守规”意识与“跨界”能力将成为行业分水岭。

下节课程,由环球律师事务所合规与风控业务团队合伙人曹莹律师主讲《虚拟货币的金融管制与刑法保护规则——中国司法实践十年裁判规则回顾》,内容包括虚拟货币法律属性的司法嬗变、刑法保护规则的实践分歧以及十年裁判规则的实务启示。

在点评环节,王志远教授高度评价了钱列阳律师的前瞻视野:“钱律师今日提出的‘木纹进化论’与‘冰球哲学’,与其此前强调的‘金融的本质是时间’一脉相承。金融交易通过时间维度实现价值流转,而法律人的专业成长同样需要时间的沉淀。”

在互动环节,钱列阳律师、曹莹律师与师生深度交流。钱律师希冀在座的学生们——未来的法律人们——在技术与法律的碰撞中,既要守住执业底线,也要敢于突破专业边界。真正的‘成器’,是让每一道‘木纹’都绽放独特价值。

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将持续推动法学教育与实务的深度融合,为金融科技犯罪研究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