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华所编者按
五期同学赵雅淇律师的这篇研修感悟,以“长风入怀”的胸襟与“清华再遇”的思索,生动呈现了一名刑事辩护律师在专业进阶之路上的自觉与突破。作为“第五期金融犯罪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的主办方之一,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始终关注金融与刑事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致力于推动刑事辩护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赵律师笔下四日的“法律思维重构”,恰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与紫华所携手打造本课程的初心:打破传统辩护的经验局限,构建起对金融犯罪底层逻辑与政策脉络的系统认知。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解构”,从“个案辩护”到“规则视野”,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像赵律师这样的青年才俊,正以学术淬炼赋能实务创新,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犯罪辩护领域的中坚力量。
雨后虹光,恰似律师们在风雨职场中持守专业与信念的象征。愿这份光芒不仅照亮个人的成长之路,更愿其汇聚成行业精细化创新的星火,推动金融犯罪的刑事辩护走向更开阔、更前瞻的未来。
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 2025年8月27日
一、长风入怀:回望与重逢
2024年的8月,我走进清华园,参加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金融犯罪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第四期)”。那是一次心灵与学术的双重淬炼,金融犯罪的复杂性、刑事辩护的精细化思维,都在四天的高强度学习与研讨中,被一次次提炼、升华。那一年的学习证书,不仅是一纸凭证,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更高阶的门扉。
一年之后,我再次踏进清华园。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仅是学员,更是承载着一年实务历练的思考者;不仅是求知者,更是愿意与同道分享与对话的同行人。清华金融犯罪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第五期),对我而言,是重逢,更是再出发。
二、清华再遇:4天进阶,虹光认证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这四日,如同一次系统的「法律思维重构实验」。从刑事辩护到金融犯罪前沿问题,跨越的是视野,夯实的是实力。跨入清华园的那一刻我就问自己:在传统辩护经验与新型金融犯罪手法的交锋中,律师是否仍能保持锋芒?
结业当天,暴雨突至,双手接过证书的瞬间,雷声划破长空,仿佛象征着旧有认知的破局,金融犯罪前沿问题在课堂上被老师们逐层剖析,重塑了辩护逻辑,从「案件被动应对」跨越到「规则主动解构」,真正具备了面向未来的金融犯罪辩护视野。
学成返程的路上,虹光启运,雨后初霁,彩虹横跨清华园。同学的镜头定格下了彩虹的画面,成为金融犯罪辩护律师的幸运印记!
清华四日,我不仅收获了清华大学的学习证书,更是让我完成「前沿量子辩护」的跨越。虹光照耀的,不仅是清华园的上空,更是未来金融犯罪辩护的战场。
法律专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次次磨砺与学习的沉淀。大案、要案的背后,需要的不仅是法律功底,更是律师对金融逻辑与政策走向的精准把握。
未来,我将把这次研修所赋予我的认知深度与学理支撑,融入到团队业务中,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前沿、更具战略性的金融犯罪辩护与合规方案。
2025年8月16日课程第一天
当清华园的银杏再次泛起金黄,我带着第四期研修班的思考,重返这片金融犯罪研究的学术深水区——第五期《金融犯罪前沿问题研修班》今日启幕,一场关于风险裂变与法律重构的头脑风暴正式开启。
金融创新的速度永远快于立法,但律师的认知必须跑在风险前面。
律师不仅辩护案件,更在构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法律防火墙”;不仅追随当下,更在预判技术革命将如何重塑犯罪与惩罚的平衡博弈规则。
烈日下的清华园,4天“充电”,4天思想交锋。
在这里,与来自全国的法学同仁、金融专家共同探讨金融监管、刑民交叉、合规防控等前沿议题。
清华大学紫色校服的大合影,不仅是一次学习的印记,更是肩负起专业责任与社会使命的提醒。
岂能少得了清华紫色校服的大合影?
在这张合影里,你认出几位熟悉的身影?
2025年8月17日课程第二天
清华学习的第二天,得致力同学的著作《偏差—证券犯罪的辩护逻辑与规范缝隙》。
字里行间,窥见证券犯罪辩护的「认知棱镜」,规范缝隙处,是理性与人性博弈的战场。赠书之谊,胜过万卷金言。
2025年8月18日课程第三天——智者引航,思想破界
踏入清华大学研修的第三日,已如一场精密的思想裂变手术:钱列阳老师的「金融犯罪案件的公正审判-以辩护为视角」、尉立东检察员的「司法视野下私募股权“对赌”纠纷的救助难点与退出路径的刑事风险」、汤欣教授的「证券市场违法行为—认定与责任」、谢杰博士的「AI赋能的金融犯罪辩护实务」,四位智者以认知为刃,剖开法律实践的深层肌理。
与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崔国斌教授的合影,这张照片定格的不仅是笑容,更是一份承诺:将今日获得的「法律思维显微镜」,转化为解剖未来疑难案件的利器。
三日研修启示录
🔹专业精进:法律前沿的疆域,永远在教科书章节的边界之外延展
🔹视角跃迁:从「纠纷解决者」到「规则架构师」,需跨越认知维度的断层
🔹同侪赋能:与顶尖法律人三日的思想碰撞,胜过十年闭门造车的积累
清华的夜,静得能听见思维裂变的声音。当区块链存证挑战传统证据规则,当AI算法重塑侵权责任形态,律师正站在技术革命与法治文明的交汇点——每一次课堂上的认知震荡,都将成为未来破界的关键支点;每一场与智者的对话,都在重塑法律人的思维基因。
2025年8月19日课程第四天—辩护策略将进化为「认知超导体」
当凌晨三点的晨光被乌云撕成碎片,清华园坠入一场认知风暴眼——这不是天气预报,而是本次研修班向法律人发出的终极挑战书:敢不敢在雷电暴雨结束后,完成金融犯罪前沿问题辩护思维的量子跃迁?
今日课程表:
09:00 王晓东:《金融犯罪案件的成功辩护——以裁判为视角》
14:00 黎宏:《金融犯罪认定的相关问题》
清华818班特供:锻造法律超能力
✅暴雨后的认证勋章:证明你在认知风暴后完成法律思维进化
✅辩护超导体:获得将任何新型金融犯罪解构为可辩护元素的超能力
✅认知网络:加入清华法律人认知联盟,持续接收思维引力
清华大学的金融犯罪前沿问题研修班结业证书在手,合影留念更是仪式感满满——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崔国斌院长、高丝敏副院长同框,紫色清华校服的记忆值得珍藏。
清华紫色的合影,既是阶段性学习的见证,也是步履不停持续向前的起点。
律师的使命,不止于个案辩护,更在于推动行业的理性与秩序。金融犯罪辩护,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攻防,更是时代法治进步的一部分。
三、行路有光:归来仍是笃行者
8月19日,那道横跨天际的彩虹,成为此行最深刻的注脚。
我想起一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金融犯罪辩护这一领域,律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个案寻求公正,更在于推动司法尺度的细化、规则运行的完善。这正是我不断学习、持续修炼的动力所在。
2024年8月,清华园第一次的遇见,初心启程;
2025年8月,清华园再一次的重逢,心境升华。
感谢清华,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助教和同学们。
感谢北京南站那位默默为我贴上创可贴的保洁大姐——你的小小善意,让我在奔波与坚守中感受到力量。
归来,仍是笃行者。
后记:
清华紫衣,律所前台。
伤未愈,肿未消,身须挺。
腿伤疼痛阵阵,心中仍自笃定。
律师的修炼,不仅在于顺境,更在于自律、坚守专业与信念;金融犯罪辩护,不只是辩护技巧,更是对法治前沿议题的深耕与探索。
看着这张照片,你先注意到的是“清华紫”?还是律师“伤痛背后的自律”?
#清华大学 #金融犯罪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 #律动淇迹
来源|赵雅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