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与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金融犯罪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第五期)授课的第二天,资深法律实务专家谢杰围绕“AI如何赋能金融犯罪辩护”展开深度分享。他结合操纵证券市场、虚拟货币、跨境金融民刑交叉三大一线实战案例,揭示了AI工具已从 “未来概念” 落地为 “实务刚需”——复杂案件处理效率提升至少10倍,时间成本压缩至原本的1/10,人力与资金成本降低超99%,为法律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一、传统辩护的“效率天花板”将被AI突破
“研究稳定币的学者没买过比特币,分析AI与法律的教授没用过AI工具”,谢杰在开篇直指当前法律领域的核心矛盾——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严重脱节。他举例,在金融犯罪辩护中,传统方式面对 “几卡车卷宗” 的非法集资案、“92个账户+半年审计报告” 的操纵证券市场案时,律师团队往往需耗时3个月以上,投入10人团队(月成本超25万元)才能完成基础质证工作,“效率天花板” 与 “成本高压” 成为行业普遍困境。
更严峻的是,传统法律工具仅能应对简单问答,无法处理金融案件中的复杂数据核验、跨境文件梳理等专业任务。“当公诉人用‘IP地址重合’认定账户实控,当审计报告用错误公式计算量刑标准,传统辩护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漏洞”,谢杰表示,这一困境在AI工具的应用中得到根本性破解。
二、实战破局:三大案例见证AI“降维打击”
谢杰以手头正在办理的三大典型案例为样本,详细拆解AI在金融犯罪辩护中的实战价值,每一个案例都展现出AI对传统辩护模式的 “降维打击”。
案例1:操纵证券市场案——1个半小时推翻半年审计结论
在深圳某上市公司实控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案中,控方以 “92个账户连续交易、成交量占比超30%” 为由,指控被告人构成 “情节特别严重”(量刑5-10年),并提交了会计师事务所耗时半年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核心证据。
“传统辩护中,律师很难核验92个账户的IP、MAC地址与交易时间的匹配性”,谢杰介绍,借助AI工具,团队仅用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关键核验:发现审计报告中 “重合的IP地址” 实际对应非指控时间段(如一年前交易记录),部分 “实控账户” 交易的是万科、而非案涉股票,直接推翻控方 “账户实控性” 的核心依据。
此外,针对控方认定的 “8300万元配资资金”,AI通过梳理资金流向与闭环逻辑,证明该笔资金无股票损益结算记录,最终以 “借款利息” 回收,实为借款关系,排除了被告人与配资方的共犯认定;针对量刑公式错误(控方用 “双边成交÷单边市场总量” 计算占比),AI辅助修正为 “双边成交÷双边市场总量”,避免被告人因统计口径问题面临翻倍量刑。
案例2:虚拟货币案——透视稳定币监管未来
在某跨境虚拟货币洗钱案中,控方以 “利用稳定币转移上游资金” 指控被告人非法经营。谢杰表示,AI工具不仅能快速梳理案件中的资金流向,更能整合全球监管动态,为辩护提供宏观视角。
“香港8月1日刚推出稳定币监管条例,美国《吉尼斯法案》将其界定为独立支付工具”,谢杰通过AI分析指出,当前稳定币的法律属性已从 “灰色地带” 走向明确监管,案件辩护需结合未来监管趋势,而非局限于传统刑法解释。这一思路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全新辩护方向。
案例3:跨境金融案——3天处理数万份英文文件
在某涉案金额超亿元的跨境金融民刑交叉案中,案件已在香港诉讼2年,预计还需3年,涉及数万份英文金融文件(含投资合同、杠杆收购协议等),主犯因设计7种复杂跨境资金转移方案,正处于死刑复核阶段。
“即便英文水平再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完数万份文件”,谢杰表示,AI工具拉平了语言与时间壁垒:团队仅用3天就完成了传统翻译公司无法承接的工作,不仅梳理出案件核心交易结构(多层杠杆+资金回流逻辑),还将50个最高院相关判例翻译成英文,提交给英国法官作为参考,最终出具4份高质量英文专家意见书,每份均含40页正文及50余个附件。
三、行业预警:三大“溢价能力”成核心竞争力
“AI不是要取代律师,而是要淘汰不会用AI的律师”,谢杰在分享中强调,AI时代法律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已从 “传统专业知识” 转向三大 “溢价能力”。
思维溢价:需结合10-30年实务经验,用科学思维操控AI。“年轻律师会用AI工具,但提不出‘质押平仓风险能否作为操纵动机’这样的精准问题,工具也无法输出有价值答案”,谢杰表示,思维溢价决定了AI输出内容的质量边界。
逻辑溢价:弥补法学院教育短板,用缜密逻辑拆解法律问题。例如在操纵证券市场案中,需同时具备法律逻辑(定罪标准)与数学逻辑(统计口径),才能发现控方公式错误,这一能力无法被AI替代。
资源溢价:AI资源分配不均,掌握工具的团队将形成竞争壁垒。谢杰透露,红圈所交易类业务已受显著冲击——原本10人团队需2个月完成的复杂交易结构分析,现在1个助理+AI仅需3天,人力成本从25万元/月降至2万元/月。
四、应对建议:不同角色需主动拥抱变革
针对律所管理者、创收核心、年轻律师等不同角色,谢杰提出差异化应对建议:律所管理者:推动AI工具落地,建立标准化案件分析流程,极致压缩运营成本;创收核心(高级合伙人):借助AI提升案件处理效率,从 “一年办30案” 向 “一年办300案” 突破,扩大业务边界;年轻律师:快速掌握AI工具操作,重点培养 “精准提问” 与 “问题拆解” 能力,借助工具缩短成长周期,早日达到专家级水平。
“未来已来,不是AI淘汰人,而是会用AI的人淘汰不会用的人”,谢杰在分享结尾强调,金融犯罪辩护领域的AI革命已全面开启,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